打蜡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打蜡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天津牢记嘱托倾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发布时间:2020-10-14 12:00:05 阅读: 来源:打蜡机厂家

天津北方网讯: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继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深化;

科学提前和延长供暖,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平安社区美丽乡村连连看……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天津视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2013年来,天津牢记总书记嘱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念好“人民大学”。

守护健康筑梦安居为百姓托举稳稳的幸福

打完一通电话,高家兄弟原先“最挠头的事儿”迎刃而解。

几年前,河西区四季馨园的付大娘因脑溢血致全身瘫痪,侍奉她的重担落在了两个儿子的肩头,“老母亲卧床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到去年,小便也不能顺利排出,只能插尿管了。”44岁的高先生是这位失能老人的小儿子,他介绍,自己和哥嫂轮流照顾母亲,但大家都没有专业护理知识,导尿管每月需要更换,“怎么换?总不能每次打120送医院吧?当时一家人可抓瞎了。”

就在高家兄弟最犯愁的时候,“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被列入我市20项民心工程,服务内容就包括居民经常咨询的“插拔胃管、鼻饲、导尿”等护理服务项目。当年全市签约失能老人4.3万人,入户服务超过22.5万人次,付大娘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去年到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后,中心开展了特需服务。现在,老母亲需要更换胃管、导尿管时,我们打个电话,护士当天就能上门。”谈起护士长刘伟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高先生直言“熟,熟,都是熟人,每月见几面”。

因付大娘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每月的“见几面”,中心医护人员除了应患者需要上门外,还有为开展慢性病随访管理、健康咨询、药物指导、家医续签等服务的主动登门,“签约后,我们省心,踏实。”高先生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有了家门口“健康守护人”,“守护人”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做,今年我市将入户医疗服务推向常态化,建立家庭病床制度规范,进一步切实解决行动不便患者的实际困难。

从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用心、用情、用力,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倾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稳地托起了这座城市的幸福。

绝不允许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也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一人一户的困窘。2017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全市棚户区三年清零计划。棚户区改造,连续多年被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首,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等一批市区棚改项目相继启动。2019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市将提升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1150个片区、188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的三年改造任务。

红桥区作为老城区,棚改任务量在全市总量中占比最大,总面积达到69.63万平方米。时间紧、任务重,该区通过创新工作招法、落实资金房源、零散棚户区化零为整等方法,棚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随着棚改的深入推进,2017、2018两年来,我市已累计完成总任务量的74%,仅红桥区就有2万多户群众在棚改中受益。

刘书芬一家4口在红桥区爱民东里28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挤了几十年,没有暖气、燃气,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胡同窄得连两个人推着自行车都过不去。去年,她所在的西沽南片启动拆迁,她激动得一夜没睡。“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这一天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听到消息的刘书芬一大早就赶到项目指挥部,办理上交房屋验收手续,“早交房、早拿款、早住新房。”

今年,是三年棚改任务的收官之年,按照计划,我市还将完成39万平方米的棚改任务。届时,将让更多棚户区居民尽早搬迁安置,实现百姓“出棚进楼”安居梦,享受更加干净、舒适、温暖、方便的幸福生活。

送及时雨雪中炭为困难家庭撑起一片天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百姓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永远着眼于百姓之需,着眼于百姓之忧之难,方能知道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希望解决的是什么。

困难群众的生活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牵挂。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筑底的是民生保障的底线。救助金年年上涨,困难群众有目共睹。去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860元至1290元,调整为920元至1380元,救助标准由每户每月258元调整为276元。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720元调整为178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的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720元调整为178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290元调整为1380元。农村困难群众年终一次性补贴标准由每人500元调整为600元。

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温暖才会真正流入百姓心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2017年8月,我市在4年帮扶的基础上,倒排1000个困难村,20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684个驻村工作组,又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可以转移战场,决不鸣金收兵。”津沽大地持续开展扶贫攻坚,吹响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结对帮扶集结号。新一轮帮扶既看平均数、更关注“每一户”,实现全市6万户、11.2万名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帮扶全覆盖,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为困难群众织就的保障网越织越密,惠及面越来越广。基层工作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民生工作的底色。在静海区团泊镇,纳入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扶贫助困平台即将启动,平台内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可为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供应急帮助,团泊村青年李金山已提交申请救助资料。

2014年,李金山不幸患上尿毒症,那时头顶的天仿佛瞬间塌了下来,“我每4个小时要做一次透析,没法工作,失去收入来源,全家就指望妻子每月做保洁挣来的2000多元,这些钱又要供女儿上学,又要为我治病。”李金山说,虽然这个病属于门诊特定病种范围,用于透析的药费按门特收取后全年花销在2万元左右,但由于该病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等症则需要进口药控制,这些进口药最初没纳入医保,自费很贵。

就在一家人愁眉不展时,一系列保障“套餐”为他们送来及时雨、雪中炭,“低保办了下来,每月能拿低保费,每年还能申请困难救助费,区里镇里领导也时常来我家慰问。另外,有的进口药纳入门特药品目录,药费负担也有所下降。”这几天听说镇上的救助平台将启用,李金山及时提交了救助申请,“近年来,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越来越多,感觉生活又有了盼头。”李金山说。

扩大就业助力养老为群众生活添色彩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涉及千家万户,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时来到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在这里,与应聘者亲切交谈、与广大青年谈论就业观,并要求各级政府做好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今天,这座矗立在海河岸边的白色建筑,成为很多求职者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8年,我市实施了更加稳健的就业政策,实施22项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妥善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保证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全市新增就业4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开发岗位推动一批、创新创业扶持一批、实习见习留用一批、困难帮扶就业一批。搞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人员安置工作。

步入老龄化时代,养老是民生答卷中又一道必考题。今年,我市将“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一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具体部署。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完善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多次出现在我市民心工程中的硬任务,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

在河东区东新街曲溪西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楼配有呼叫中心、日间照料室、多功能室、健康小屋等。不时有老人从健康小屋进进出出,屋内摆放着多种健康监测护理仪器,曲溪西里居民张阿姨正将双腿放进一个桶状设备,“上了年纪,腿脚容易出毛病,这是红外线足疗桶,用着很舒服。”她的手腕上还戴着一款中心配备的健康监测腕表,“表很神奇,要是血压、心率指标有异常,后台就会有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提醒我注意。”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张阿姨眼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如同一位好邻居。自从中心运营后,她就有了“解闷儿去处”“解题宝典”,“这儿除了有健康监测设备外,还时常开兴趣班、义诊、健康讲座等。有时遇到搞不定的事儿,比方说手机不会用,我也会找他们。”

日间照料中心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运营,乐聆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潘瑞东介绍,包括曲溪西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内,公司在津总计运营19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依托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和实体机构,可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安全定位、代买助餐、预约挂号等涉及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的线上线下服务,“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我们在承担部分服务的同时,也走进了银发族更加精彩多样的晚年生活,见证了津城养老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昆明和万家妇科医院

安徽治癫痫病医院排行

甲状腺结节科室预约挂号